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败血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024.12.31 08:17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其形成原因主要有皮肤黏膜破损、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严重创伤、慢性疾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黏膜破损:皮肤和黏膜是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黏膜破损时,如烧伤、割伤、口腔溃疡等,病菌就容易侵入人体。例如烧伤患者,大面积皮肤受损,外界细菌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菌。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患者、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减弱。艾滋病患者由于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使得机体易受各种病菌感染引发败血症。这类人群需要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

3.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平衡。例如在一些慢性感染疾病治疗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使得一些耐药菌大量繁殖,这些耐药菌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发败血症。应严格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4.严重创伤:严重的创伤如车祸、大面积骨折等,会使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创伤发生时,伤口往往被污染,病菌随着血液迅速扩散。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清创处理。

5.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防御功能。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病菌滋生,且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降低机体抵抗力,容易引发败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以降低败血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