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口噤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口噤指因风、寒、痰、火等邪气闭阻经络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牙关紧闭、言语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的症状。这一术语出自中医古籍,常见于中风、痉病、惊风等病症,反映体内气血逆乱或邪气壅盛的状态。

中医认为口噤多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肝主筋,风邪内动或肝阳上亢可致筋脉拘急,引发牙关紧闭;脾虚生痰或湿热蕴结,痰浊上蒙清窍亦会导致言语窒塞;肾虚髓海不足,或外感寒邪直中少阴,也可能表现为口不能言。临床常见证型包括风痰阻络、热极生风、寒凝经脉等,需结合舌脉与其他症状辨证施治。例如,中风闭证患者突发口噤伴神昏,多属痰火内闭;小儿急惊风出现口噤抽搐,常因热盛动风。治疗上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开窍醒神,或选用至宝丹、紫雪丹等方药清热熄风。

出现口噤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处理。急性期避免强行撬开患者牙关,防止二次损伤。长期调理需戒除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肝风内动风险。高血压或高血脂人群应定期监测,预防中风先兆。孕妇、幼儿及体弱者若发生口噤,需排除癫痫、破伤风等急重症。中医强调治未病,平时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调和气血,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