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胃炎怎么确诊

2025.01.08 13:43

慢性胃炎的确诊可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学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症状及病史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如黏膜的色泽、有无糜烂、出血、溃疡等病变。还可以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通过胃镜,医生可以区分慢性胃炎的类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取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这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预防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

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主要检测胃蛋白酶原Ⅰ、Ⅱ以及胃泌素-17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和萎缩程度。例如,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降低、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可能提示胃体黏膜萎缩。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窦部黏膜萎缩有关。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4.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慢性胃炎的重要依据。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在病理上有不同的表现,如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黏膜浅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有腺体的减少和萎缩。

5.症状及病史判断:慢性胃炎患者通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如果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且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结合患者的饮食、饮酒、用药等病史,也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初步诊断。不过,仅凭症状和病史不能确诊,还需要结合上述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慢性胃炎的诊断时,患者应向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症状、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例如,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但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进行胃镜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而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且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首先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