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细菌性败血症怎么办

2025.08.27 08:30

细菌性败血症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与器官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感染源控制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早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关键,需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基础。明确致病菌后需及时调整抗生素,针对性用药可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若治疗无效需重新评估病原体类型或感染灶。

3.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与器官支持:败血症易引发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时需采取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措施,维持基本生理功能。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感染导致代谢紊乱,需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异常。同时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或肠外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

5.必要时进行感染源控制手术:若败血症由脓肿、坏死组织等局部感染引起,需手术清除病灶或引流脓液。及时干预可阻断细菌扩散,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高热不退或意识模糊等情况立即报告。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