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脊髓损伤应该怎样治疗

2025.08.11 14:18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手术减压固定、药物减轻继发性损伤、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心理干预改善情绪、并发症预防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期手术减压固定:脊髓损伤急性期需尽快通过手术解除压迫,恢复椎管容积,稳定脊柱结构。手术方式根据损伤类型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必要时使用内固定器械维持脊柱稳定性。手术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越早解除压迫越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需严格卧床,避免二次损伤。

2.药物减轻继发性损伤:伤后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水肿和自由基损伤。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轴突再生,改善微循环。镇痛药物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用药需严格把握剂量和疗程,注意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监测。

3.康复训练恢复功能: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系统康复,包括肌力训练防止萎缩、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挛缩、平衡训练提高稳定性。根据损伤平面设计个体化方案,逐步过渡到坐位训练、站立训练和步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恢复肌肉收缩能力,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心理干预改善情绪:脊髓损伤后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需早期介入专业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调整对残疾的认知,团体治疗提供社会支持。家庭参与治疗过程,学习沟通技巧。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必要时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5.并发症预防管理:重点预防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间歇导尿维持膀胱功能,弹力袜配合药物预防血栓。呼吸功能训练减少肺部感染,肠道管理避免便秘。定期复查泌尿系统和骨骼系统。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摄入,维持正氮平衡。避免剧烈运动和体位突然改变,防止内固定失效。长期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进展修正康复目标。家属需掌握基本护理技能,配合治疗团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