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足底筋膜炎是什么

2025.07.29 15:21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足底筋膜的炎症和疼痛。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韧带,起到支撑足弓和缓冲冲击的作用。当足底筋膜受到过度拉伸或压力时,可能导致微小的撕裂和炎症,从而引发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坐着后站立时,疼痛感尤为明显。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因素包括肥胖、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以及运动过度等。运动员和体重较重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足底筋膜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脚跟部位的刺痛感,随着活动的增加,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在休息后再次活动时,疼痛又会加重。除了疼痛,可能还会伴随足部的僵硬感,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静止后。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疼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影响工作和运动,给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在管理和预防足底筋膜炎时,注意一些关键事项至关重要。首先,选择合适的鞋子非常重要,鞋子应具备良好的支撑性和缓冲性,避免穿着高跟鞋或平底鞋。其次,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足部的负担,降低发病风险。适度的拉伸和加强足部及小腿肌肉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足底筋膜的韧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人群,建议采取冰敷、休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调整日常活动,给予足部充分的休息时间。同时,定期进行足部的拉伸和强化训练,可以有效预防病情的复发。通过综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足底筋膜炎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