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药物的副作用都有哪些

2025.03.07 20:05

心脏病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引发低血压、导致心律失常、影响肝肾功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以及诱发电解质紊乱等。具体分析如下:

1.可能引发低血压:心脏病药物中如降压药和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血管阻力或减少心脏输出量来降低血压。过度降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尤其在体位改变时更为明显。长期低血压还可能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导致功能减退。

2.导致心律失常: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或房颤。这种现象被称为促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有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影响肝肾功能:许多心脏病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严重时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4.引起胃肠道不适:心脏病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某些抗凝剂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长期使用这些药物需注意胃肠道保护,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5.诱发电解质紊乱: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钾、钠、镁等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则可能导致意识模糊和抽搐,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补充。

心脏病药物的副作用因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