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透析后得了房颤应该怎么治

2025.03.07 20:04

透析后得了房颤应积极控制原发病、调整透析方案、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积极控制原发病:透析患者房颤的发生往往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应针对这些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在合理范围,改善心脏供血,减少房颤的诱发因素。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钙、镁离子的平衡,这些电解质异常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

2.调整透析方案:透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电解质快速波动等都可能诱发房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透析方案,如适当延长透析时间、降低超滤率、调整透析液成分等,以减少透析对心脏的负担。对于频繁发生房颤的患者,可考虑改为腹膜透析,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同时,需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但透析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异常,需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监测,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

4.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房颤,可考虑非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射频或冷冻能量消除异常电活动的病灶。对于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外科手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也可用于改善心功能,减少房颤发作。

5.定期监测和随访:透析患者房颤的管理需要长期监测和随访。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房颤控制情况。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定期评估心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透析后房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透析方案、心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房颤、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