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息肉出血怎么办

2025.01.10 14:46

肠息肉出血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如果肠息肉出血量较少,可先采取一般治疗措施。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因活动导致出血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记录出血量和出血的颜色等情况。在饮食方面,应禁食一段时间,待出血情况稳定后,可逐渐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防止进一步刺激肠道引起更多出血。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出血症状进行止血和控制炎症等。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存在肠道感染的情况,还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对于一些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凝血因子等相关药物来改善凝血功能,从而减少出血。

3.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肠息肉出血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息肉出血,可以在内镜下直接进行止血操作,如电凝止血。通过内镜将电凝器械送达息肉出血部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组织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在切除息肉的同时对出血点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止血,还能去除息肉这个出血根源,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4.手术治疗:当肠息肉较大、数量较多或者存在恶变倾向,并且出血难以控制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段切除术等。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病变的肠段,彻底解决息肉出血的问题。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肠粘连等,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中医治疗:中医在肠息肉出血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中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一些湿热下注型的患者,可能采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中药灌肠也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药液灌入肠道,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止血、消肿等作用。但中医治疗通常起效相对较慢,多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在肠息肉出血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出血量大或者持续出血,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治疗后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息肉是否复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