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增加骨密度是怎么回事

2025.09.15 22:25

增加骨密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流失、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内分泌失调、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流失: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代谢减缓,成骨细胞活性下降,破骨细胞作用相对增强,骨量逐渐减少。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

2.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长期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多食用海产品、绿叶蔬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3.缺乏运动: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负荷不足,加速骨质流失。坚持散步、跳绳、太极拳等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或睾酮水平下降会影响骨骼代谢,常见于更年期或内分泌疾病患者。定期检查激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保持规律作息。

5.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使用这类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骨密度,并配合饮食和运动干预。

骨骼健康需要长期关注,综合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才能有效维持或提升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