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密度低有哪些感觉

2025.09.15 22:25

骨密度低可能出现无明显不适、轻微活动后关节隐痛、身高变矮或驼背、易发生骨折、夜间下肢抽筋。具体分析如下:

1.无明显不适:早期骨密度降低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骨骼矿物质流失是一个缓慢过程,初期身体可能通过代偿机制维持正常功能。部分人群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这种情况更需要提高警惕,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

2.轻微活动后关节隐痛:骨骼强度下降会导致承重关节压力增大,表现为行走、爬楼梯后膝盖或髋部酸胀。疼痛通常呈间歇性,休息后缓解,与关节磨损不同,这种疼痛多伴随骨骼整体性酸软感。

3.身高变矮或驼背:椎体骨量减少可能导致椎体压缩变形,累计多个椎体后会形成脊柱后凸。测量身高较年轻时降低超过3cm需警惕,尤其伴随背部僵硬感时,提示骨骼结构已发生改变。

4.易发生骨折:低骨密度状态下,轻微跌倒或碰撞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为腕部、髋部或脊椎。这类骨折常被称为脆性骨折,特点是受伤力度与骨折程度不成正比,甚至咳嗽可能导致肋骨断裂。

5.夜间下肢抽筋:骨骼矿物质代谢异常会影响神经肌肉协调性,表现为小腿或足部突发痉挛。多发于睡眠中,可能与低钙状态下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但需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骨密度降低属于渐进性过程,日常需保证足量钙质摄入,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或太极。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尤为重要。日照不足人群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需加强防护措施预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