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情况会染上鼠疫

2025.09.25 16:46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染病啮齿类动物及其跳蚤传播给人类。接触感染动物、被跳蚤叮咬或吸入含菌飞沫均可导致感染,常见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

鼠疫传播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疫源地多存在于啮齿类动物活跃的野外或乡村地区,如旱獭、田鼠等携带病菌的宿主。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体液或皮毛,或处理病死动物时未防护,可能经皮肤伤口感染。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类会将病菌注入血液。肺鼠疫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可在人际间传播,造成更严重的暴发风险。实验室操作不当或生物恐怖袭击等罕见情况也可能引发感染。

预防鼠疫需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病死动物。疫区活动时需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驱虫剂防止跳蚤叮咬。出现发热、淋巴结肿痛或咳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隔离。早期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延误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公共卫生部门需加强监测,及时控制动物间疫情,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性用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灭蚤灭鼠,储存食物防啮齿类污染,均是有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