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败血症是什么样的病

2025.08.18 16:37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导致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进而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这种病症的发生通常与感染源的存在密切相关,常见的感染源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低血压、皮肤出现斑点等危急情况。

败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当感染病原体进入血液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试图消灭入侵的微生物。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最终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此时,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心血管、呼吸、肾脏等,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休克、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败血症被视为一种医学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液体复苏、支持性治疗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更为复杂的管理。

在面对败血症时,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首先,注意身体的异常反应,尤其是高热、持续性低血压、极度疲倦等症状,若出现这些情况,应尽快就医。其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在手术后、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感染风险更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能够有效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了解败血症的相关知识,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