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怎么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25.09.08 17: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血小板输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同时减少抗体生成。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初始剂量较高,待血小板计数回升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或无效,需调整治疗方案。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急性出血或术前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通过阻断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减少血小板破坏。起效快但效果短暂,通常维持数周。需注意过敏反应及输液相关副作用,如头痛、发热。

3.脾切除术: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后可减少血小板清除。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术前需评估感染风险,术后可能需接种疫苗预防感染。部分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可长期稳定。

4.血小板输注:用于严重出血或紧急手术时快速补充血小板。输注效果受抗体影响可能有限,需结合其他治疗。反复输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效果下降。需严格匹配血型,避免输血反应。

5.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泊帕等药物可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适用于难治性患者或脾切除术后无效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血栓风险。长期使用需评估肝肾功能。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选择方案,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药物副作用。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减少出血风险。出现异常出血或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