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药物性狼疮是由于哪些药过敏所致

2024.11.25 13:06

药物性狼疮是由普鲁卡因胺、肼屈嗪、异烟肼、氯丙嗪、甲基多巴等药物过敏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1.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其引发药物性狼疮的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在体内可发生乙酰化代谢,慢乙酰化者更易发生药物性狼疮。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血液中可检测到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

2.肼屈嗪:肼屈嗪是一种降压药。可能通过改变自身抗原结构或影响免疫调节功能,诱导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使用肼屈嗪后发生药物性狼疮的患者,除了有狼疮样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血清补体水平的改变,停药后症状可能会逐渐缓解。

3.异烟肼:异烟肼是抗结核的常用药。在体内异烟肼可与体内的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导致药物性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胸膜炎等表现。

4.氯丙嗪:氯丙嗪为抗精神病药物。其引发药物性狼疮的原因可能是干扰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使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同时可伴有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改变。

5.甲基多巴:甲基多巴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可能影响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心包炎等症状,抗核抗体检测常为阳性,停药后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改善。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尤其是出现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时,要考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同时,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更应谨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