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下楼崴脚导致骨折怎么办

2025.09.15 22:25

下楼崴脚导致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固定伤处防止移位、冰敷减轻肿胀疼痛、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康复期循序渐进恢复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崴脚后疑似骨折时,继续行走或活动可能加重骨骼错位或软组织损伤。需保持静止,就近寻找支撑物坐下或躺下,减少患肢负重。骨折端移动可能刺伤周围血管神经,导致出血或麻木,静止能降低此类风险。

2.固定伤处防止移位:用夹板、硬纸板或绷带临时固定踝关节,保持受伤时原有姿势,避免人为扳正。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如小腿骨折需固定膝踝。捆绑松紧适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准,过紧可能引发缺血性损伤。

3.冰敷减轻肿胀疼痛: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肿胀处,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疼痛感。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伤后48小时内持续冰敷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可改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4.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尽快前往医院拍摄X光或CT,确认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无移位骨折可能仅需石膏固定,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需手术复位。延迟就医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影响日后行走功能。

5.康复期循序渐进恢复功能:拆除石膏或术后恢复期需在指导下进行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训练。初期用弹力带辅助,逐渐增加负重,避免过早行走导致再次骨折。康复锻炼能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但需控制强度以免引发肿胀。

骨折后忌自行揉捏或涂抹药酒,可能加剧肿胀。饮食需补充钙质和蛋白质,如牛奶、鱼类,促进骨痂形成。定期复查确保愈合进度,发现异常疼痛或皮肤发紫立即就诊。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平底鞋减少踝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