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怎么才能提高睡眠质量

2025.08.01 08:56

良好的睡眠质量需要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环境、避免睡前刺激、适度运动放松、调整饮食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长期坚持可形成条件反射,缩短入睡时间。建议每日同一时间躺下,即使节假日也不宜过度延迟,避免打乱生理节奏。睡前1小时避免强光照射,减少褪黑素分泌干扰。

2.营造舒适环境:卧室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为宜。选择遮光窗帘隔绝外部光源,使用透气亲肤的床品减少夜间翻身频率。噪音敏感者可尝试白噪音设备,但需注意音量不宜过高。

3.避免睡前刺激:睡前3小时停止接触电子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避免激烈争论或高强度脑力活动,防止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热水泡脚可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宜超过40℃。

4.适度运动放松:下午4-6点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太极拳,可提升深睡眠比例。睡前2小时应停止运动,避免核心体温过高。尝试腹式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5-8次。

5.调整饮食结构:晚餐控制在七分饱,高蛋白食物需提前3小时摄入。小米粥、香蕉等含色氨酸食物有助于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大量饮水。咖啡因代谢需6-8小时,敏感人群午后即应停止饮用含咖啡因饮品。

睡前不宜服用含麻黄碱类药物,慢性疼痛患者应及时就医控制症状。存在长期失眠或呼吸暂停症状,需专业评估排除器质性问题。酒精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破坏睡眠周期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