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文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普通内科

克雷伯菌是怎么感染的

2024.12.05 17:58

克雷伯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接触传播、医疗器械污染、消化道摄入、自身菌群移位等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呼吸道吸入:

克雷伯菌可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尘埃里,当人体呼吸时,就可能将其吸入呼吸道。在医院等人员密集且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感染风险更高。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儿童、长期患病者,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较弱,吸入后克雷伯菌容易在呼吸道定植并引发感染,像肺炎等疾病。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携带克雷伯菌的患者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例如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未彻底洗手,再接触其他患者或物品,就可能传播病菌。在医疗机构中,共用的医疗设备、生活用品等如果消毒不彻底,也会成为传播媒介。

3.医疗器械污染:

使用被克雷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如导尿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医疗器械,细菌可直接进入人体内部。这些器械在插入人体时,会破坏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为克雷伯菌提供了侵入的机会,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

4.消化道摄入:

食用被克雷伯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感染途径之一。克雷伯菌可在食物储存或加工不当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当人摄入后,细菌可在肠道内引发感染,导致腹泻等肠道疾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源受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5.自身菌群移位:

人体本身的肠道等部位存在克雷伯菌,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可能会从原部位移位到其他部位,从而引发感染。例如,肠道中的克雷伯菌可能移位到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等。在医院环境中,要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对患者的隔离防护等,以减少克雷伯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