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检查

2025.04.28 17:44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检查包括骨盆外测量、骨盆内测量、影像学检查、胎儿评估、产程监测。具体分析如下:

1.骨盆外测量:通过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等数据,初步评估骨盆大小和形态是否适合胎儿通过。测量结果异常提示可能存在骨产道狭窄或畸形,需进一步检查。

2.骨盆内测量:借助阴道检查或专用器械测量对角径、坐骨棘间径等,直接评估骨产道中腔和出口的宽度。内测量能更准确判断骨盆狭窄程度,尤其适用于外测量异常或临床怀疑骨盆异常的情况。

3.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或超声等成像技术,清晰显示骨盆骨骼结构及胎头位置关系。影像学检查能精确测量骨盆各径线,明确骨性产道的形态异常,如扁平骨盆、漏斗骨盆等。

4.胎儿评估:通过触诊、超声测量胎头双顶径、腹围等指标,判断胎儿大小及胎位是否与骨产道匹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可能加重骨产道难产风险,需结合骨盆数据综合评估。

5.产程监测:动态观察宫缩强度、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下降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停滞或胎头受阻。产程异常提示可能存在骨产道与胎儿不匹配,需紧急干预或调整分娩方式。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骨盆与胎儿的适应性。早期发现并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分娩方案,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