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骨质疏松怎么办

2025.07.23 08:37

骨折后骨质疏松需加强钙质摄入、适度进行负重运动、补充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定期监测骨密度。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钙质摄入:钙是骨骼主要成分,骨折后需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钙质。每日摄入量建议达到1000至1200mg,优先选择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若饮食不足,可在指导下服用钙剂,避免过量导致结石或心血管问题。

2.适度进行负重运动:骨骼需要力学刺激促进重建,骨折愈合后逐步恢复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负重运动。运动强度需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过度负荷引发二次损伤。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压力,适合早期康复阶段。

3.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缺乏会加重骨质疏松。每日建议补充800至1000国际单位,可通过晒太阳或口服制剂获取。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需重点监测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及时调整补充剂量。

4.避免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抑制骨细胞活性,酒精干扰钙代谢,均会延缓骨折愈合并加剧骨质流失。戒烟限酒是改善骨健康的基础措施,尤其骨折后需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减少骨骼修复的负面影响。

5.定期监测骨密度:骨折后骨质疏松风险增高,需每1至2年进行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是最常用检测手段,结果可指导调整治疗方案。若骨密度持续下降,需考虑药物干预,如抗骨吸收类药物或促骨形成剂。

康复过程中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影响钙吸收。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增加运动强度。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