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中医如何治疗鼻炎

2025.06.30 16:16

中医治疗鼻炎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调理体质、针灸刺激穴位通窍、艾灸温经散寒、拔罐活血化瘀、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内服调理体质:根据鼻炎不同类型选用相应方剂,如肺气虚寒用玉屏风散,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药物多选用辛夷、苍耳子等通窍药材,配合黄芪、白术补益肺脾。煎煮时需注意火候,先武后文,保证药效充分释放。体质调理需持续用药,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

2.针灸刺激穴位通窍:主选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配合足三里增强免疫力。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分钟。对鼻塞严重者可加电针增强刺激。针灸疗程通常为10次,间隔2天施治一次。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晕针或穴位偏差。

3.艾灸温经散寒:适用于虚寒型鼻炎,常用穴位为大椎、肺俞。采用隔姜灸或悬灸,每次15分钟。艾条距离皮肤保持3cm,以局部潮红为度。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风。阴虚火旺者慎用此法。

4.拔罐活血化瘀:在背部膀胱经走罐,重点作用于风门、肺俞区域。留罐时间不超过10分钟,出现紫黯色罐印属正常现象。每周2次为宜,皮肤破损或凝血障碍者禁用。拔罐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

5.推拿按摩疏通经络:以拇指按揉迎香穴200次,配合开天门手法推抹印堂至发际。每日早晚各一次,力度以酸胀感为佳。可配合使用薄荷油增强通窍效果。注意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作息规律,适度锻炼增强卫外功能。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