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羊水栓塞是什么

2025.04.10 08:07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可能导致产妇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凶险的产科急症,发生率为1/8000至1/80000,但死亡率高达60%以上,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胎脂、胎粪等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有关。这些物质可能引发母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激活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羊水栓塞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低血压、意识丧失、抽搐、凝血功能障碍等。由于病情进展迅速,诊断和治疗必须争分夺秒。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包括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预防感染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紧急剖宫产以挽救胎儿生命。

预防羊水栓塞的关键在于提高产科医生的警惕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尽管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规范产前检查、密切监测产程、及时处理高危因素,可以降低发生的风险。产妇及家属应了解羊水栓塞的基本知识,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早剥等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监测和防范。羊水栓塞虽然凶险,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仍有可能挽救生命。提高公众和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应急处理能力,是降低羊水栓塞死亡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