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

2025.03.07 20:05

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包括出血风险增加、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具体分析如下:

1.出血风险增加: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常见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2.胃肠道不适:氯吡格雷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轻,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建议与食物同服或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对氯吡格雷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等。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抗过敏治疗。

4.肝功能异常:氯吡格雷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多数情况下为一过性升高,但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应考虑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

5.血小板减少:氯吡格雷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加重,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发现血小板减少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给予血小板输注等支持治疗。

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使用过程中需权衡利弊,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存在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选择替代药物。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