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黄疸会不会引起脑瘫

2025.08.08 10:25

黄疸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脑瘫,但在某些情况下,黄疸可能与脑瘫的发生有关。黄疸是由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睛的发黄。新生儿黄疸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早产儿和母乳喂养的婴儿中。虽然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会自行消退,但如果黄疸严重且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这种情况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增加脑瘫的风险。

黄疸的发生通常与肝脏功能不全、红细胞破坏过快或胆道阻塞等因素有关。在新生儿中,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通常会在一到两周内自行消退。如果黄疸水平过高,可能导致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这种情况被称为核黄疸,严重时可能引发听力损失、运动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进而与脑瘫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及时监测和处理新生儿黄疸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在面对黄疸时,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保持警惕,及时识别黄疸的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体重较低的婴儿,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黄疸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或体温不稳定,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现黄疸时,家长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喂养方式,以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虽然黄疸与脑瘫之间并非直接因果关系,但在处理黄疸时的谨慎态度和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潜在的风险,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