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动脉狭窄是什么

2025.08.18 14:54

颅内动脉狭窄是指位于颅内的动脉发生了局部或广泛的狭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疾病。颅内动脉狭窄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炎症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狭窄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脑组织的血流供应,严重时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

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狭窄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完全性中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动脉的狭窄程度及其对脑部血流的影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方面可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介入治疗则可能涉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等手段,以恢复血流。

在面对颅内动脉狭窄时,及时的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定期的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动脉狭窄风险,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人群。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遵循医嘱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其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