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少精症会不会遗传

2025.07.28 15:37

少精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可能性。部分少精症与遗传因素相关,如Y染色体微缺失、克氏综合征等基因异常可能通过遗传途径影响后代。但并非所有少精症均由遗传引起,环境、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同样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

少精症的遗传机制与特定基因变异密切相关。Y染色体AZF区域缺失可能直接导致精子生成障碍,且这类缺陷可能传递给男性后代。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如卡尔曼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能干扰精子发生过程。表观遗传学父代的生活压力、营养不良等外部因素可能通过表观修饰影响子代的生殖功能。但需注意,多数少精症病例是后天获得性因素所致,如精索静脉曲张、感染、辐射暴露或激素失衡等,这类情况通常不具遗传性。

确诊少精症后建议进行遗传学筛查,尤其家族中存在不育史或已知遗传病者。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特定基因突变,为生育规划提供依据。若确认遗传性少精症,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结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降低子代患病风险。日常应避免接触生殖毒性物质,如重金属、高温环境等,并保持规律作息。少精症患者生育前需咨询生殖医学专家,综合评估遗传风险与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