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才是化学性肝损害

2025.09.18 16:35

化学性肝损害是指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肝脏损伤,包括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等外源性物质对肝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毒性作用。这类损害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化学性肝损害的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反应等多种病理过程。

化学性肝损害的常见诱因包括药物滥用、酒精过量、职业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等。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导致肝细胞坏死。酒精性肝病则因长期酗酒引发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等也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膜或干扰代谢过程。某些中草药或保健品中的成分也可能具有肝毒性。化学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诊断需结合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肝活检是金标准。

预防化学性肝损害需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职业暴露者应做好防护。使用潜在肝毒性药物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原则包括立即停用致病物质,必要时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等解毒剂,重症患者可能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需注意某些化学物质的肝毒性具有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可能影响易感性。同时,多种肝毒性物质协同作用可能加剧损害,临床处理需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