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穿孔怎么办

2025.06.30 16:16

耳朵穿孔后应立即停止接触水源避免感染、保持伤口干燥并定期消毒、避免用手触碰或挤压穿孔部位、根据穿孔类型选择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流脓等异常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接触水源避免感染:耳朵穿孔后伤口处于开放状态,接触水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洗澡或洗脸时可用防水贴覆盖穿孔部位,游泳或泡澡需暂停直至伤口愈合。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淋雨或出汗过多,保持穿孔周围环境清洁干燥。

2.保持伤口干燥并定期消毒:穿孔后每天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轻柔擦拭伤口周围,避免消毒液直接流入穿孔内部造成刺激。消毒后自然风干,不要用棉签用力擦拭或涂抹药膏堵塞穿孔。若使用耳钉或耳环,需在消毒时取下并清洁饰品表面,确保无菌后再佩戴。

3.避免用手触碰或挤压穿孔部位:手上携带大量细菌,频繁触摸穿孔处可能引发继发感染。睡觉时避免侧卧压迫穿孔耳部,穿衣或梳头时动作轻柔以防勾扯。若出现瘙痒或结痂现象,不可用手抠抓,需等待痂皮自然脱落。

4.根据穿孔类型选择是否使用抗生素:单纯耳垂穿孔且护理得当通常无需用药,但软骨穿孔或出现轻微感染迹象时,可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恶化。若感染严重伴随发热,需就医评估是否口服抗生素。自行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5.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流脓等异常症状:正常愈合过程中可能有轻微红肿或分泌物,但若持续加重、伴随剧烈疼痛或黄色脓液,提示感染需及时处理。发热或淋巴结肿大表明炎症扩散,应立即就医避免并发症。愈合时间因穿孔位置而异,耳垂约4至6周,软骨需3个月以上。

穿孔后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恢复。饰品材质应选择医用钢或纯金纯银,劣质金属可能引发过敏。恢复期间不要频繁更换耳钉,避免拉扯伤口。若愈合异常或长期不适,需由专业医师检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