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有哪些消毒方法能治疗手足口病

2025.09.10 17:09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和预防继发感染为主。消毒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措施,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活环境中的病毒,降低传染风险。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煮沸和紫外线照射。患儿接触过的餐具、毛巾等耐热物品可煮沸15分钟以上,有效杀灭病毒。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30分钟以上,能破坏病毒核酸结构,但需确保直接照射且避开人体。化学消毒常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和75%酒精。含氯消毒剂需按说明书稀释后擦拭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过氧乙酸适用于地面消毒,但需注意腐蚀性。酒精可用于皮肤和小型物品快速消毒,但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较弱,需配合其他方法。

消毒时需注意安全。含氯消毒剂避免与洁厕灵混用,以防产生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时人员需离开房间,避免眼睛和皮肤暴露。患儿分泌物如粪便、疱疹液需用消毒剂覆盖处理后再清理。重点消毒区域包括家庭、托幼机构的公共设施,且需持续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同时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流动水与肥皂揉搓20秒以上是最基础的防护。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而非依赖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