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

2025.07.23 08:36

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需从定期口腔检查、正确刷牙方法、合理饮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五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牙周病等隐患。检查内容包括牙齿表面状况、牙龈健康度及口腔黏膜状态。牙医会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如是否需要洗牙或填补龋洞。儿童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因乳牙更易受侵蚀。检查过程中还可学习个性化护理技巧,提升日常保健效果。

2.正确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轻柔颤动清洁龈沟。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覆盖所有牙面,尤其注意后牙咬合面。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釉质,每3个月更换一次。刷牙后配合牙线清理牙缝,减少食物残渣滞留。睡前刷牙最为关键,可有效抑制夜间细菌繁殖。

3.合理饮食习惯:减少高糖及酸性食物摄入,如碳酸饮料、糖果等易引发龋齿。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通过咀嚼摩擦辅助清洁牙面。避免频繁进食,缩短牙齿接触糖分的时间。餐后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环境。钙质与维生素D的补充有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4.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能促进牙釉质再矿化,降低龋齿发生率。成人牙膏含氟量建议在0.1%左右,儿童需选择低氟配方。刷牙时牙膏用量约豌豆大小,避免吞咽。高氟地区居民应在牙医指导下调整使用频率。含氟漱口水可作为辅助,但不可替代刷牙。

5.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龋齿早期填补可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牙结石需通过洗牙清除,防止牙周袋形成。缺失牙齿应及时修复,维持咬合功能与邻牙稳定。口腔溃疡持续两周未愈应排查潜在病因。

开展口腔保健时需结合个体差异,如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需调整护理方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防护措施,需多维度协同作用。专业指导与自我管理并重,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