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有什么危害

2025.03.07 2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脂质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抗氧化能力、增加炎症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清除能力下降,增加动脉壁胆固醇沉积,从而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偏低会显著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2.影响脂质代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脂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水平偏低会影响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造成脂质代谢紊乱。这种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水平偏低会减弱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导致血管壁炎症反应加剧,促进斑块形成和破裂,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降低抗氧化能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水平偏低会减弱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作用,增加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增加炎症反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炎作用,其水平偏低会减弱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增加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慢性炎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