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夜啼是什么原因

2025.09.11 17:28

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在夜间频繁哭闹的现象,常见于0-3岁的儿童。主要原因包括生理需求未满足、环境不适、疾病因素或心理情绪波动。

生理需求是夜啼最常见的原因。婴幼儿可能因饥饿、尿布潮湿、室温过高或过低而哭闹。部分婴儿因肠绞痛、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问题引发不适,夜间症状加重。出牙期牙龈肿痛、皮肤湿疹或中耳炎等疾病也会导致疼痛性哭闹。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过强、睡眠环境不稳定,或睡前过度兴奋,均可能干扰睡眠节律。心理方面,分离焦虑、缺乏安全感或白天受到惊吓,也可能通过夜间哭闹表达情绪。

家长需注意观察哭闹的伴随症状。若伴随发热、呕吐、腹泻或皮疹,应及时就医排除疾病。调整喂养方式,避免睡前过饱或饥饿。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室温适宜,适当使用襁褓增加安全感。建立规律的作息,避免睡前激烈活动。肠绞痛可尝试腹部按摩或调整体位缓解。若长期夜啼且无法缓解,需咨询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过敏、神经系统问题或其他潜在疾病。避免过度依赖摇晃或喂奶止哭,以免形成不良睡眠习惯。耐心安抚比强制制止更有效,多数情况下随年龄增长会自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