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总胆红素是什么意思

2024.11.19 09:21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反映肝脏功能以及胆红素代谢情况。

在人体内,红细胞衰老后会被破坏分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会产生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在肝细胞内经过酶的作用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可随胆汁排入肠道,最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当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能提示多种健康问题。例如,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功能,导致总胆红素升高;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会阻碍胆汁的排泄,使得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从而使总胆红素升高;溶血性疾病会使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升高。

在进行总胆红素检测时,有一些注意事项。检测前需要空腹8-12小时,避免进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食物或药物,如油腻食物、酒精等。同时,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胆红素的检测值。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