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会导致转氨酶偏高吗

2025.08.19 16:16

乙型肝炎确实会导致转氨酶偏高。转氨酶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肝细胞受到病毒的攻击,导致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转氨酶水平的升高。

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病毒会迅速复制,导致大量肝细胞死亡,释放出转氨酶进入血液中。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肝脏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症状。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ALT的升高比AST更为明显。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转氨酶的波动可能较大,有时会出现反复升高和恢复的情况,这与病毒的复制状态、肝脏炎症程度及患者的免疫反应有关。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对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关注转氨酶水平时,需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转氨酶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某些情况下,轻度升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药物、饮酒、肥胖等。不能仅凭转氨酶的数值来判断肝脏的健康状况。其次,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及时了解肝脏的状态能够帮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有助于肝脏的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酒精和药物的滥用,均能有效降低肝脏负担。若发现转氨酶水平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