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怎样治疗

2025.07.23 08:37

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复位固定、药物镇痛、康复训练、手术干预、营养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复位固定:骨折后需通过手法或器械将错位骨骼恢复原位,随后采用石膏、夹板或支具固定患处。固定时间因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通常需4-12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观察骨痂形成情况。不当固定可能导致畸形愈合,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2.药物镇痛: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肿胀,严重疼痛可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中药膏药外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皮肤过敏。药物使用需遵循阶梯原则,避免长期依赖。合并骨质疏松者需配合抗骨吸收药物治疗。

3.康复训练:固定解除后应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适合下肢骨折恢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过度锻炼可能造成二次损伤。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可软化瘢痕组织。

4.手术干预: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手术清创并植入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平整。术后需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高龄患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性,必要时选择外固定架等微创方式。

5.营养支持:骨折愈合需充足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钙摄入量应达1000-1200mg。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等富钙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合成,可适量补充新鲜水果。吸烟饮酒会延缓愈合,应严格戒除。

治疗期间需保持固定装置干燥清洁,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和感觉变化。出现持续剧痛、皮肤发紫或固定物松动应立即就医。康复进度存在个体差异,不可盲目对比。定期随访影像检查至关重要,过早负重可能造成固定失效。心理调适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