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膜炎一般在哪些部位

2025.09.15 22:26

骨膜炎常见于胫骨、股骨、尺骨、桡骨以及跟骨。具体分析如下:

1.胫骨:胫骨骨膜炎多发生于小腿内侧,由于长期负重或剧烈运动导致骨膜反复牵拉,局部出现充血水肿。症状表现为局部压痛、运动后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早期可通过休息、冷敷缓解,若持续疼痛需结合物理治疗。

2.股骨:股骨骨膜炎常见于大腿外侧或下端,多因过度跳跃或跑步引发。疼痛感呈钝痛或刺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触诊可发现局部肿胀,需避免继续高强度运动,必要时使用弹性绷带固定。

3.尺骨:尺骨骨膜炎多见于前臂内侧,常因重复性动作如投掷或握持工具导致。症状包括前臂酸胀、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可能加重。治疗以局部热敷和减少动作为主,配合轻柔按摩促进恢复。

4.桡骨:桡骨骨膜炎好发于手腕附近,与频繁旋转或负重相关。表现为腕部活动时疼痛,尤其扭转动作明显。需调整手部用力方式,辅以护腕支撑,避免进一步损伤骨膜组织。

5.跟骨:跟骨骨膜炎集中在足跟后侧或底部,常见于长期站立或跳跃运动者。疼痛在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显著,行走后稍缓解。建议选择软底鞋垫,减少足跟冲击力,严重时需药物干预。

出现骨膜炎症状后应及时减少相关部位活动,避免加重损伤。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红肿发热,需就医排除其他骨骼病变。康复期间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