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什么是黄体萎缩不全

2025.04.29 08:07

黄体萎缩不全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中黄体未能按时退化,导致黄体功能持续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黄体在排卵后形成,若未受孕则会在14天左右自然萎缩,子宫内膜随之脱落形成月经。黄体萎缩不全时,黄体持续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无法及时脱落,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出血量增多或不规则出血等症状。

黄体萎缩不全的病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或子宫内膜反应性不足有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时,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异常,可能影响黄体的正常退化。子宫内膜对孕激素敏感性下降也可能导致黄体萎缩延迟。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后半期出血、经期延长或经血淋漓不尽,严重时可能引发贫血或影响生育能力。诊断需结合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检测及超声检查,观察黄体是否存在持续增大或延迟萎缩的现象。

黄体萎缩不全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长期月经异常可能掩盖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肌瘤。治疗通常采用孕激素补充或口服避孕药调节周期,严重者需进一步排查卵巢或垂体病变。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或精神压力,均衡饮食有助于内分泌稳定。定期妇科检查可早期发现异常,尤其备孕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时应优先排除黄体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