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痢疾引起的便血怎么止血

2025.09.01 17:10

痢疾引起的便血需要及时止血并治疗原发病。首先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明显出血,可口服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或凝血酶,严重时需静脉用药。若出血量大或持续不止,需就医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内镜下止血或输血。

痢疾便血主要由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导致,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止血需结合病因治疗,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或甲硝唑可有效杀灭病原体,减轻肠道炎症。黏膜修复剂如蒙脱石散能保护肠壁,减少出血。饮食上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减轻肠道负担。密切观察排便次数和血量变化,记录病情进展有助于医生判断疗效。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止泻药,以免毒素滞留加重病情。便血期间禁止饮酒和摄入咖啡因类饮料。若出现高热、剧烈腹痛或血压下降,提示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因代偿能力差,更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期间保持肛门清洁,预防继发感染。完成抗生素全程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定期复查粪便常规及培养,确保病原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