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血栓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2025.08.01 08:56

脑血栓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心脏功能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中脂质、糖分或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流动阻力增大,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长期高脂饮食、缺水或代谢异常可能加重这一情况,促使血栓在脑部血管中形成并堵塞血流。

2.血管壁损伤: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炎症反应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不平。受损部位容易吸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逐渐堆积形成血栓。脑部血管较细,损伤后更易发生堵塞。

3.血流速度减慢:久坐不动、长期卧床或心力衰竭可能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血流滞缓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更容易聚集,尤其在脑血管弯曲或分叉处,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增加。

4.心脏功能异常: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流紊乱,形成附壁血栓。脱落的血栓随血液进入脑动脉,堵塞血管后引发脑血栓。心脏问题与脑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及缺乏运动可能间接促成脑血栓。这些习惯会加重血管负担,促进动脉硬化或血液黏稠,长期积累可能诱发血栓形成。

预防脑血栓需控制血压血脂,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定期检查心脏功能,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均衡,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