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叫血管硬化

2025.03.13 14:19

血管硬化是指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增厚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变化通常与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炎症反应以及纤维组织增生有关,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血管硬化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不足。血管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等。高血压会持续对血管壁施加压力,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硬化;高胆固醇则会使脂质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斑块,进一步加剧血管狭窄。炎症反应在血管硬化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炎症细胞和因子的释放会加速血管壁的损伤和纤维化。

预防和延缓血管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血管硬化的风险。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异常指标,也是预防血管硬化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出现血管硬化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降脂药、降压药等,以减缓病情进展。

血管硬化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对于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同时,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血管硬化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延缓其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