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脾肾阳虚是什么意思 怎么治疗比较好

2025.07.09 08:32

脾肾阳虚是中医学概念,指脾阳与肾阳同时不足,导致身体温煦、运化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常见症状包括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久泻不止、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肢体浮肿等,多因久病体虚、年老衰弱或过食生冷所致。

治疗脾肾阳虚需温补脾肾阳气,中药调理是核心方法。经典方剂如附子理子汤、四神丸等,可温肾助阳、健脾止泻。附子、干姜、肉桂等药材能振奋阳气,补骨脂、肉豆蔻可涩肠止泻。艾灸关元、命门、足三里等穴位,或配合督脉灸,能增强温阳效果。日常饮食宜选择羊肉、韭菜、核桃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寒凉之品。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有助于阳气升发,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

脾肾阳虚者需长期调养,不可急于求成。服用温阳药物时需遵医嘱,过量可能引发口干、烦躁等上火症状。冬季需重点防寒保暖,夏季避免直吹空调或贪凉饮冷。慢性腹泻患者应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不可单纯依赖温补。孕妇、阴虚火旺体质者慎用温阳方药,需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阳气损耗,同时调节情志,减少忧思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