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底疼痛是什么原因

2025.01.15 16:18

脚底疼痛可能是由鞋子不合适、过度劳累、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糖尿病足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鞋子不合适:鞋子过小、过硬或者鞋底太薄等情况,会使脚底局部受到过度的挤压、摩擦,从而导致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更换合适的鞋子后会逐渐缓解。要选择大小合适、鞋底柔软且有良好支撑性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高跟鞋或不合脚的鞋子。

2.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跑步,会让脚底肌肉、韧带等组织承受过多压力,引起疲劳性疼痛。一般休息后可减轻。日常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持续进行脚底承重的活动,活动后可适当进行脚底按摩放松。

3.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形成的无菌性炎症。长时间走路、跑步等运动,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结构异常都可能诱发。患者常常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明显。需要减少足部活动量,可通过拉伸运动、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

4.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如足底筋膜等,导致脚底疼痛。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疼痛在行走、站立时加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脚底神经受损会出现感觉异常和疼痛,同时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使脚底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疼痛。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针对神经和血管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如果脚底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