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儿童肌肉萎缩症状有哪些

2025.09.08 17:11

儿童肌肉萎缩症状包括肌力减退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外观可见萎缩、关节挛缩影响活动范围、步态异常如走路摇晃或踮脚、脊柱侧弯伴随躯干不对称。具体分析如下:

1.肌力减退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萎缩最直接表现为肌力减弱,患儿可能出现抓握困难、爬行或站立延迟等运动发育滞后。早期症状常为易疲劳或完成日常动作费力,如无法举起手臂梳头。随病情进展,上下楼梯、跑跳等需要对抗重力的活动明显受限,严重时甚至丧失自主坐立能力。

2.肌肉体积缩小外观可见萎缩:病变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或纤维替代,表现为肢体围度减小。典型特征是腓肠肌假性肥大与大腿肌肉萎缩同时存在,形成倒酒瓶样下肢形态。部分患儿肩胛骨呈翼状突起,因背部肌肉萎缩无法固定肩胛位置所致。

3.关节挛缩影响活动范围:长期肌力失衡会导致肌腱和关节囊缩短,常见于踝关节呈马蹄内翻状或膝关节屈曲僵硬。髋关节挛缩可能引发骨盆倾斜,肘腕关节受累时出现猿手样变形。被动拉伸关节时可触及条索样硬化组织。

4.步态异常如走路摇晃或踮脚:下肢近端肌群萎缩时呈现鸭步,因臀中肌无力导致骨盆左右摇摆。跟腱挛缩迫使患儿用前脚掌支撑行走,足跟无法着地。严重者需扶墙移动或使用轮椅,伴随腰椎前凸代偿性加重。

5.脊柱侧弯伴随躯干不对称:躯干肌肉萎缩后无法维持脊柱稳定性,多发于10岁后,胸椎向右凸多见。早期表现为双肩不等高或肋骨隆起,进展后压迫心肺引发呼吸困难。侧弯角度超过40度需外科干预。

肌肉萎缩症状需与神经源性病变鉴别,定期评估呼吸肌和心肌功能至关重要。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应尽早介入,避免长时间制动加速病情恶化。矫形器使用需根据肌力分布个体化调整,防止皮肤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