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活血化瘀有什么样的原理

2025.09.02 16:43

中医活血化瘀的原理在于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消除瘀血阻滞,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可因气滞、寒凝、热毒或外伤等因素形成,导致局部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中医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化解瘀血,使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层面。药物如丹参、红花等含有活性成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增强局部血流灌注。推拿手法则直接作用于肌肉筋膜,松解粘连组织,加速代谢废物清除。活血化瘀法还能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损伤修复。现代这类疗法可下调促炎因子表达,上调抗炎介质,形成双向调节效应。

使用活血化瘀法需注意辨证施治。体质虚弱者应配伍补益药物,避免耗伤正气。孕妇禁用活血类药物,以防流产风险。外伤初期宜冷敷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再行化瘀处理。部分活血中药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手术前后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谨慎。治疗过程中需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出血倾向或不适,应及时调整方案。饮食上避免生冷油腻,以免加重气血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