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接触性皮炎是怎么引起

2025.03.18 09:24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直接接触某些物质后引发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以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两种类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的物质直接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接触的物质引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刺激物包括化学物质、清洁剂、溶剂、酸、碱等。这些物质可以直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发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则通常由某些特定的过敏原引起,如金属镍、铬、橡胶、香料、防腐剂、染发剂等。当皮肤接触到这些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症状。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通常在接触刺激物或过敏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灼热感、水疱、脱皮等。严重时,皮肤可能出现糜烂、渗出,甚至继发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接触物质的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体敏感性有关。

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已知的刺激物或过敏原。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清洁剂等。对于已知过敏原,如某些金属或香料,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在接触可能引起皮炎的物质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或其他防护装备。如果出现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物质,并用清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症状较轻时,可以使用冷敷或外用抗炎药膏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