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炎分哪几种病症

2025.08.24 10:35

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具体分析如下:

1.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常见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不同病毒传播途径各异,如甲型和戊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则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病毒性肝炎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部分慢性肝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和肝功能检查,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疗法。

2.酒精性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重者可出现黄疸、腹水甚至肝衰竭。戒酒是治疗的关键,同时需营养支持和护肝治疗。若持续饮酒,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诊断依据饮酒史、肝功能异常及影像学检查。

3.药物性肝炎:某些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中草药等。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的肝功能异常到急性肝衰竭均可发生。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治疗的基础,必要时需使用解毒剂或护肝药物。预防需谨慎用药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4.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多见于女性,常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症状包括疲劳、关节痛和黄疸,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诊断依赖自身抗体检测和肝组织活检,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5.脂肪性肝炎: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引发的炎症反应,通常与代谢异常相关。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类,后者常见于肥胖、糖尿病等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能出现肝区不适或肝功能异常。治疗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如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严重者需药物干预。

肝炎的防治需结合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避免滥用药物、控制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环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