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叫做骨质增生

2025.08.05 15:13

骨质增生是指骨骼组织在某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异常增生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骨骼的局部或广泛增厚,可能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骨质增生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承受负荷或存在关节疾病的人群中。

骨质增生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关节磨损、外伤以及慢性炎症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代谢和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关节软骨的磨损加剧,骨骼在受到压力或损伤时,可能会通过增生来试图修复受损区域。过度的骨质增生反而可能导致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甚至引发疼痛。常见的部位包括脊柱、膝关节、髋关节等。临床上,骨质增生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等,这些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变化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骨质增生非常重要。适量的锻炼能够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减轻关节的负担,降低骨质增生的风险。合理的饮食也不可忽视,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对于已经出现骨质增生的人群,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定期的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持良好的姿势和避免过度负荷也有助于减轻关节的压力,从而降低骨质增生的发生率。关注骨骼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质增生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