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中医如何治疗鼻出血

2025.06.30 16:16

中医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包括清热凉血以泻火止血、滋阴降火以平衡阴阳、补气摄血以固本培元、局部压迫或冷敷以应急止血、针灸特定穴位以调和气血。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凉血以泻火止血:鼻出血多因体内热邪上扰所致,中医常用清热凉血药物如白茅根、生地黄、栀子等,通过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来缓解症状。对于实热型鼻出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清除血分热邪,使血归经。若伴随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可配合大黄、黄芩等药物增强泻火效果。

2.滋阴降火以平衡阴阳:阴虚火旺导致的鼻出血需滋阴降火,常用药物如知母、黄柏、玄参等,代表方剂为知柏地黄丸。通过滋养肾阴、清降虚火,减少血热妄行。此类患者常伴有潮热盗汗、咽干等症状,治疗需长期调理以巩固疗效。

3.补气摄血以固本培元:气虚不摄血者宜用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方剂可选归脾汤。通过健脾益气,增强统血功能,防止血液外溢。此类患者多见乏力、面色苍白,需结合饮食调养,避免过度劳累。

4.局部压迫或冷敷以应急止血:突发鼻出血时,可捏紧鼻翼或冷敷前额,收缩血管以止血。配合棉球蘸取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粉塞鼻,增强效果。此法适用于急性出血,但需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黏膜。

5.针灸特定穴位以调和气血:针刺迎香、合谷、上星等穴位可疏通经络、引火下行。对于反复鼻出血者,针灸能调节气血运行,减少发作频率。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避免误伤。

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防止鼻腔干燥。若出血频繁或量大,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