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上厕所大便有血怎么办

2025.02.06 18:21

如果上厕所大便有血,可能是痔疮、肛裂、肠炎、肠息肉、肠道肿瘤等原因。可以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痔疮:痔疮是引起便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鲜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外痔一般较少出现便血,但若发生血栓或炎症时,也可能有少量出血并伴有疼痛。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排便时粪便擦破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2.肛裂:肛裂患者便血时会伴有剧烈疼痛。通常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鲜血会附着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因为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小溃疡,在排便时粪便撑开裂口,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的同时,也会导致裂口出血。肛裂的发生多与长期便秘、粪便干结等因素有关。

3.肠炎:肠炎也可能导致大便带血。如果是细菌性肠炎,除了便血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便血多为黏液脓血便。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也会出现便血情况,病情往往呈慢性反复发作。

4.肠息肉:肠息肉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便血,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颜色鲜红。息肉表面黏膜较脆弱,在肠道蠕动过程中,粪便与息肉摩擦,容易导致息肉表面破损出血。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其他明显症状,有些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肠道刺激症状。

5.肠道肿瘤:肠道肿瘤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果是直肠癌,便血早期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量不多,常与粪便相混,同时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症状。结肠癌也会有便血症状,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细胞侵犯肠道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如果发现大便有血,应避免过度紧张,但也不能忽视。要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出血量、是否与粪便混合等情况,同时关注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