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小儿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2025.04.16 11:04

小儿溶血症是指新生儿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贫血、黄疸等症状的疾病。病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乏、感染因素、药物或毒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是小儿溶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或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情况下。母体免疫系统将胎儿红细胞视为异物,产生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发溶血反应。

2.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会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异常,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容易被脾脏等器官破坏,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等红细胞酶缺陷会影响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红细胞在氧化应激状态下易破裂,导致溶血现象,尤其在接触某些药物或食物后更易发生。

4.感染因素: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被过度破坏,进而引发溶血症状。

5.药物或毒素影响: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或化学毒素可能直接损伤红细胞膜或触发免疫性溶血,使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溶血性贫血。

小儿溶血症的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血型检测、抗体筛查、基因分析等手段可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如光疗、输血或药物调整,以减少溶血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